关于Median System(谱系中间者/中间态系统)以及其创造方法

关于Median System(谱系中间者/中间态系统)以及其创造方法

作者:檬虎

在多意识体百科中,Pluralpedia讲到了一类特殊的创造型群体。其为Parasian,属于Median中偏向于单意识体(普通人)的情况。基本上,它属于创造型。作者认为,自己属于这一类形态,所以,在本篇文章中,我会尽量讲述于此相关的知识,以及创造的方式。

首先,我认为,外国对Median的定义是略显混淆的,我认为我在这里,需要重新定义中间态系统:

  1. 中间态系统认同自己是一个人,不过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方面(称作人格面具)这些“方面”是可数的。
  2. 中间态系统会出现性格、身份、认同等改变的明显现象
  3. 这种身份的变化不能以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职业切换、社会角色理论所解释
  4. 这种情况不能用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现实解体等相关症状做更好的解释,也不能用表演性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做解释
  5. 每一方面都能够接近于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它不是一种情感情绪下出现的性格,尽管它可能会与生俱来一种情绪,但是其应理在其他情绪下,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运转。他们做出来的应对决策与其他的人格面具不同。相似的,也不能以“功能”作为一个中间态系统。例如“我的学习人格”,这些都是错误的。一个中间态系统应当在其擅长的领域之外,剩下的领域都有能力进入这一状态。
常见的Median的形态/方式有:
  1. 隐藏在多意识体中的一个次级的、中间态系统。例如一个多意识体中存在一个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常常改变。
  2. 一个普通人,但是其对自己的称呼是时而改变的,称作自己“他”,出于无意。且不同人的性格等方面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3. 一个经常扮演角色的人;但在扮演的过程中慢慢熟悉了角色的性格、思考方式,并能够轻而易举地应用它,就好像与原来的自己无异
  4. 一个通过“分裂法”想让自己变成多意识体,因而在过程中发生的身份混乱的现象
  5. 一个流性别的人。他自己的身份认同在不同的性别间流转。(类似的,如果自己的动物认同在不同之间流转,也属于)
  6. 由多个意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个体,可以为暂时的(可以分裂成原样),可以为永久的;他们意识到自己由“两个或多个”人拼凑在一起,而并非一个人的时候。这一情况可能更偏多意识体。
在讲创造型的多意识体的机理的时候,我讲过,其核心源于三点:
  1. 注意:你关注某一件事情、人、或物体,且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2. 非我:你认为这些东西不是你自己
  3. 允许:你允许他们能够获得自己的意识,或者没有禁止它(也就是说,对一个物体来说,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无生命的,就不能成为创造型)(此外,在后期的时候,也不应当否认他们的存在,这也是“禁止”的一个体现)

那么,对中间态系统来说,其改变体现于第二点:你认为这些东西是你自己的另一个方面。

和创造Tulpa一样,你可以给这样的一个性格取名,给出大概的性格框架,做事、说话的方式。相当于,你在创造一个新的人。同样的是,这个人可以是完美的。但请注意,所有设置的东西,必须在现实中都能够做到,需要符合正常人的规则。

与Tulpa不同的是,创造一个中间态系统的时候,个人认为最方便的方式是将内部声音(Inner voice)区分开(注:目前没有证据能表明,内在声音是必要条件,但是我不知道除此之外的比较好的方法)。

比如说,一个人的说话声音是沉稳,粗犷,较为沉重缓慢的;另一个的内在说话声音可以更清脆,快速,调皮;甚至,另一个说话的声音可以是另一个性别的、女性的声音,其高亢嘹亮。

当这些设置基本完成之后,就进入了创造阶段。

与Tulpa的创造方式不同,创造人格面具的方式,是“饰演”。也就是说,你和语C一样,代入这一个人,并慢慢完善整个人。

个人的建议是,每一天可以练大约1小时的时间,可能大约一个月-半个月下来就能基本稳定下来,它的速度更快。可以先在网络上进行练习。此外,建议从“简单、重要的改变”上入手。例如一个可爱类的人格面具,可以从“可爱”练习起,例如如何卖萌等。/猫咪:⁄(⁄ ⁄•⁄ω⁄•⁄ ⁄)⁄。这样可以帮助区分来你和人格面具之间的差异,但是又不会给你太大的压力与不适应。

中间态谱系没有一个明确的成功的界限。一般可以认为,当觉得这种扮演很轻松,没有困难的时候,就可以视作成功。在成功之后,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脑子里会有另一种想法出现。

请注意,中间态谱系如果不足够强,其是有可能被“自己”所主动吞并的。这意味着,你变成了你和你创造物的融合。因此,虽然中间态谱系是较为稳定的,但是若较长时间不使用(≈0.5年),是可能会消逝,或感觉不熟悉的。

在此之后,需要练习的技巧为,如何进入这种状态,以及脱离的方式。对我来说,我一般是通过一些“相似”的技巧过度去的。比如说,在语言中添上想象力,改变内部说话的声音。

在回来的时候,我也是通过改变内部说话的声音,所以回来的。当然,在进入和脱离中,其速度可以相当快(达到5秒以内),也可能会出现某种生理反应,如身体颤抖了一下等。

题外话是,如果你认为“这些东西”是你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你会融合这一部分的思维和性格。这是一种自我进步的方式。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如果让一个人以某一个人为参照,让他以此为生,几年之后他会变成那个人,并且认为“扮演”对他来说不存在。

拓展技巧:

幻境是以“空间”构造的某种记忆中的、可感知的存在。而谱系中间者的方法,可以以“声音”作为存储的方式。将某些能力塞入某一种内在声音中,当切换到那一声音之后调出。这样,就可以存放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多少,甚至会有矛盾的能力、性格得到调和。(例如,我当初会有多疑,和信任两面,分别由我和余辉糖掌控)。

中间态系统似乎没有和多意识体一样的交换、附体的练习,因为本身就在“一个意识”中发生。

注意事项:

别作死。如果你想创造一个犯罪的人格面具,借此逃脱罪责,这也是不允许的。并且,创造一些不良的因素也会影响到自己。

如果你创造出了一个人格面具,其他人可能会喜欢你的人格面具(/别问,问就是好多男的喜欢余辉糖啊啊啊ε=(#>д<)ノ而且他们还不是基佬哼╭(╯^╰)╮)。请注意声明你的身份,和注意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在骗他们。(/好吧事实是爷喜欢坑别人呀,然后那货以为我是女的(*^▽^*),毕竟毛茸茸的ww)

安全性:

个人认为,以上的程度是安全的,因为每一个人格面具都是你啊。你似乎能有足够的程度去从源头上做到控制。


请注意,这部分内容个人认为会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实践的人极少,所以我不能担保这部分是否安全!

有部分网络上的人是通过多意识体→谱系中间者→多意识体的方式生成的。这似乎也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扮演等情况。于此同时,需要改变机理中第二条的解释,即他们认为这不属于自己。

因为案例数过少,我们只能确认这一情况可能发生,其安全性不能得到任何的保证。

由于其走的更像“分裂”而非“创造”,所以最常见的问题是发生身份认知混乱的问题。即,你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恐怕需要一些分离练习。(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似乎没有人实践过)。

比如说,刻意地对自己说“这是我,不是别人”。如此等。

其他知识:

谱系中间者的人目前能见到的相当少。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体验和单意识体近似,也通常没有疾病伴随,所以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的现状。

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说中间态谱系总是安全的;一般来说,创造型的中间态系统可以是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因为中间态系统可能由于存在于一个DID系统里(或其他原因),在改变人格面具的时候出现失忆等情况。无论如此,这样的情况较为少见。

所以,在多意识体社区里,纯粹的谱系中间者本身就不多见,相反是含在一个多意识体系统里的中间态系统更多见。

此外,谱系中间者可能会有一个核心的人格面具(比如我们就是我)。也可能是由好几个人格面具共同主导的。此外,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再加上不同的特征,形成的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被叫做“Ringed system”,也就是环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