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本系列文章整理至2025年中秋假期期间在Tulpa社区群聊内开展的H问T答活动文档。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由Host向Tulpa提出疑问的活动,在活动文档中,Host可以向Tulpa提出自己对Tulpa的疑问,由Tulpa来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希望,借这个活动,能让各位HT了解Tulpa的视角,也是给Tulpa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活动一经发出,即收到了各位群友的热情反响,大家的踊跃参与,使这个文档总字数来到了98838字(含标点符号)!相当于一本中等小说的篇幅。 而在T家刊登的文章版本中,我们精心挑选了文档中比较关键、通用的问题,以及下面的所有答案。共涉及了Tulpa的体验、技能练习、沟通协调、观念等方面,希望这系列文章能为各位HT生活带来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果你的问题没被选上,不必灰心,这并不代表你的问题没有价值,每一份问题和答案之于提出的你们来说,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或者幻想伙伴(Imaginary Companion)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现象。幻想朋友在幼年期常见。儿童常常会想象一个形象作为自己的幻想朋友并与其互动、对话。其形象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动物或者其他幻想生物/非生物。许多儿童会坚持称幻想朋友是真实的,并在行为中表现这一点,比如出声与幻想朋友对话,为幻想朋友准备椅子和餐具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幻想朋友会逐渐沉寂或者消失,但是也有不少留存至更高的年龄甚至成年。青少年和成年人拥有幻想伙伴,甚至在这个年龄创造幻想伙伴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在正式开始前,我要慎重地告知:为什么一些人不适合造t。 这可以说是我写这篇文的最大初衷了。哦,伙计,尽管我们了解到一些人眼中的多意识体生活有多美好,有人陪,有人可以跟你侃大山甚至亲密的贴贴,缓解孤独寂寞冷——但是啊!我还是要劝一些人第n遍:造t一定要慎重。 下文将讲述一个人在成为多意识体(即创造Tulpa)后将要面对什么。在读者思考决定是否要造t前,我很有必要对看到此文的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思考角度以及个人经验。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审慎地评估自己是否适合造t,理解成为多意识体意味着什么,将要面对哪些挑战,并判断自己是否做好了成为多意识体的准备。
由于作者的朋友多次提到内投影,故写本文,旨在为内投影的训练提供全新视角。 注:投影是一种可控的幻觉,和一般病理性幻觉的区别是,它是由自己控制产生的,所有技能都应该在安全,稳定,可控的原则下进行训练,关于技能风险,请移步https://www.pluralitycn.com/2023-09-30-tulpa-risk/
笔者按:笔者对于幻境联机持不支持宣传态度,但因为社区缺少相关文章且几乎禁止谈论这一话题,许多人对于所谓的“幻境联机”并不了解。因此,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来阐述幻境联机究竟为何物,并且说明不推崇的原因。
我们在了解多意识体这一概念后,有时会遇到身边人展现出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这让人忍不住想告知其多意识体的概念,给予认同和归属。然而,轻率地将他人鉴定为多意识体,可能对他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风险。多意识体现象涉及复杂的心理机制,每个人的心理体验和发展都具有个体差异。在多意识体概念传播的过程中,部分群体因知识储备不足或未充分了解个体实际情况(尤其是前者),存在对他人心理体验进行轻率判断、过度归类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可能造成认知误导,还可能对对方心理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本文旨在提醒大家,面对疑似多意识体的现象时,务必保持理性判断,谨慎行事,避免因轻率言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这是一篇关于T圈投影技能的科普文章。 请注意:一切内容因当时的发展不够深入等不可抗力原因,均具有时效性。 注:所有技能都应该拥有稳定、可控的前提,且能够复现。若是无法满足前提条件,那就并不算掌握技能。 (不过稳定可控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绝对安全的,各类技能依然存在相应的风险。 因此,本文建议与技能风险篇配合食用。
